信息来源:学习强国
发布时间:2021-01-20
浏览 次
虽然这几天天气很冷,但朱冬梅仍然坚持一大早来到村里的健身广场锻炼。朱冬梅是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安国镇汪堂村村民,自从搬进新家后,她每天早上都要晨练半小时,看着一排排崭新的房子和村里越来越漂亮的环境,她高兴地说:“环境好了,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无论干啥心情都舒畅。”
两年前,朱冬梅住的是老村庄,道路坑坑洼洼,雨天泥泞不堪,晴天尘土飞扬。新的居住区建好后,朱冬梅一家四口人,分了一套120平方米的新居,三室两厅两卫。经过简单装修,配齐了家具家电后就住了进来。“宽敞得很,比以前住得舒服多啦!”朱冬梅高兴地说。
朱冬梅家里收拾得非常干净,各种装饰简洁素雅,阳台还养了几盆花。“和城里没有区别,以前期盼的都已实现了。”朱冬梅一脸幸福地告诉记者。现在虽然离过年还有一个多月,她已经开始准备,想把新家布置得更漂亮些。“现在不仅居住环境改善了,收入也有了保障,还有什么不能满足的呢!”朱冬梅说。
住得好了腰包也要鼓
朱冬梅介绍,搬来新家之前,她和丈夫仅靠家里的三亩多地农作物种植和打零工维持生活,一年下来攒不了多少钱。如今,从新家出发,朱冬梅步行十分钟就能到达她上班的沛县万豪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一下子从普通农民变成产业工人,收入比原来翻了几番。
记者跟随朱冬梅走进这家企业生产车间,130多台机械散发出的热量让车间温度超过了30℃。朱冬梅换好工作服后,站在机器旁走走停停,熟练地清理机器上飘落的棉絮。“正常情况下,每天上八小时的班,一年能挣三万多元,关键是上下班方便,还不耽误照顾家里。”朱冬梅一边忙活一边说,“在这干活一点也不累,能在家门口有这么好的工作,以前想都不敢想,感谢党和政府,不仅让俺们住上了新房,还解决了俺们的工作问题。”
为让和朱冬梅一样的搬迁安置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安国镇坚持搬迁安置与家门口就业同步推进的工作思路,在离汪堂村不远处高标准规划建设了宜沛工业园,集聚了近十家符合环保规定的企业,共为搬迁安置群众提供1000多个就业岗位。
“为解决其他村民的就业需求,我们在尊重民意的前提下,积极引导有条件的村民创业致富或从事社会服务业等,尽力让每个人都有就业机会,真正让大家过上幸福生活。”汪堂村党支部书记蔡承冉说。
口袋鼓了脑袋也要“富”
收入有了保障,朱冬梅和其他村民的业余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健身广场上篮球架、乒乓球桌等健身设施一应俱全,这为村民的锻炼和娱乐提供了便利。每天晚饭后,简单收拾收拾家里,朱冬梅便出门了。走在干净平坦的路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别提有多惬意。到达村里的休闲广场后,朱冬梅先做简单的热身运动,等其他村民到齐后,大家一起踩着动感的节拍,随着音乐跳起了广场舞,尽情享受健康美好的生活。
“以前生活很是单调,为了一家人的生活开支,经常是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晚上要么看看电视,要么早早睡觉。”朱冬梅告诉记者,现在生活渐渐好起来了,不用再为生计东奔西跑,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娱乐锻炼。
除了跳跳广场舞,朱冬梅的业余生活有了更多的选择。闲暇之余或参加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志愿服务活动,或到农家书屋读读书,或跟着村里姐妹学剪纸等,既陶冶了身心,增长了见识,还拉近了邻里关系。
朱冬梅仔细盘算了下:自己每年收入三万多元,丈夫在周边打工每年收入七万多元,一家人一年收入十万余元。“再攒点钱,准备买辆车,丈夫在外打工太辛苦,准备和他商量下,让他学开车,在沛县县城做点生意,这样我们一家人就离得更近了。”朱冬梅满怀期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