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学习强国
发布时间:2021-06-25
浏览 次
近年来,湖西农场将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大力推进“三乡工程”,吸引支持各类人才服务乡村建设发展,撬动乡村振兴动能,夯实高质量小康之路。
湖西农场积极贯彻落实沛县“三乡工程”政策,鼓励人才下乡、能人返乡、资本兴乡,大力支持和引导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投资兴业,反哺支持家乡建设。
韩正路:回乡干物流,每月新进一辆车
湖西农场韩楼村村民韩正路无疑就是能人返乡的典型代表。
32岁的韩正路,大专毕业后就在无锡某大型物流公司打工,干了两年的物流运输,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经验。他看到家乡大力推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变得越来越美丽,另外,家乡蓬勃兴起的电商产业及“三乡工程”扶持人才回乡创业政策,也激起了韩正路的浓浓“乡愁”,他决定回到家乡发展。
2017年11月份,韩正路在湖西农场注册成立了一家物流公司,2018年初正式开展快递物流运输,依靠当地的农产品及睢宁县沙集镇实木家具,跑广东、云南、广西、贵州线路。刚开始只有一辆车,很快就有了第二辆、第三辆……今年疫情平稳之后,又以每月进一辆新车的速度快速发展。现在,韩正路的运输公司已经拥有资金2000多万元,有15辆大型厢式运输车,聘请家乡司机26人,每位司机月收入都在10000元以上。
公司走上正轨后,韩正路又把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家乡韩楼村。“今年5月份起,县里提倡徐沛快速通道沿线产业调整,我就流转了200多亩地,搞稻虾综合种养,一是想生产生态有机大米,二是想结合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进一步开发农家乐、特色餐饮、乡村旅游等,搞农旅结合。”韩正路说,他想借着湖西农场大力推进“三乡工程”的东风,搞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乡亲们脱贫致富贡献一份力量。
刘苏彬:科班技术员,带头示范种水稻
日前,记者前往湖西农场采访种粮大户刘苏彬时,他正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翻看公司的账目。今年54岁的刘苏彬是湖西农场农业科学研究所的技术员,2019年3月份辞职后,开了家农资公司,又在湖西农场承包了560亩土地,种植水稻和小麦,跟大型粮食加工企业合作,搞订单农业。
正干着好好的技术员工作,为啥要辞职创业呢?刘苏彬告诉记者,他上大学时学的是农学专业,毕业后就被分配到湖西农场的农科所从事种子提纯及新品种试验种植等技术性工作,多年来的工作经历,让他十分热爱农业生产。近年来,当他看到南方发达地区水稻产量逐年提高,而家乡拥有这么广阔的肥沃土地,很多种粮大户仍然采用传统的种植方式,在粮食品种及种植技术上,没有跟上先进地区的步伐,在粮食产出上还不太尽如人意,他心里十分焦急。
“现在场里对流转土地搞规模种植扶持力度大,我就想自己承包些土地,采用新技术新品种,看能否给大家起个带头示范作用。”刘苏彬说。今年,他开始种植天津市水稻研究所育成的“金粳818”以及山东省水稻研究所育成的“圣稻22”,从收成上来看,每亩将近700公斤的产量,还算可观。今后,刘苏彬还将在农业管理技术上创新,并参加国家预试品种的种植试验,争取让水稻产量进一步提高。